讓勞動者“技”有所成“業”有所安
從技能培訓課堂到企業工作崗位,從結業證書到手到穩定薪資入賬,德安縣800余名技能培訓學員正通過一項暖心機制實現職業夢想的無縫銜接。2024年以來,德安縣就業部門創新構建技能人才就業去向長效跟蹤機制,讓技能之光照亮勞動者的職業之路。
精準畫像:讓就業服務由“漫灌”變“滴灌”
“以前找工作像大海撈針,現在培訓完就有針對性的崗位推薦。”通過育嬰員培訓找到工作的王大姐道出了眾多學員的心聲。這背后,是德安縣精心搭建的就業“信息庫”在發揮作用。
德安縣就業部門壓實培訓機構主體責任,每季度系統性地收集學員技能特長、就業意向、薪資期望等核心信息,建立動態更新的就業去向電子臺賬。數據賦能下,就業服務告別“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為崗位推送、人崗匹配打下堅實基礎。如今,打開電子臺賬,800余名學員的就業畫像清晰可辨,成為精準服務的“數據密碼”。
雙線核驗:讓就業數據從“紙面”到“實景”
“您好,請問您目前在哪個企業工作?薪資待遇是否達到預期?”這樣的回訪電話,德安縣就創中心培訓股的工作人員每周都要撥打。為杜絕“紙面就業”,德安縣建立“機構上報+中心抽查”雙重核驗機制,通過微信問詢、電話回訪等方式隨機抽查學員就業狀態、薪資水平和工作滿意度。
嚴格的信息核查機制筑牢了數據質量防線,確保每一條就業信息都真實可靠。“我們不僅要讓學員‘有業可就’,更要‘就業安心’,真實的數據才能支撐有效的服務。”德安縣就業部門負責人表示,正是這份較真精神,讓技能培訓后90%以上的就業率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長效服務:讓單次培訓變終身職業支持
就業跟蹤不是終點,而是持續服務的起點。德安縣將一次性培訓延伸為終身就業支持體系,通過深度分析就業數據,精準掌握本地技能人才流向、行業需求缺口和薪資結構變化,為優化培訓項目、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提供決策支撐。
技能培訓有精度,就業服務有溫度。針對學員不同需求,就業部門持續提供崗位推薦、政策咨詢、職業指導等延伸服務:為想換行業的學員對接新技能培訓,為有晉升需求的學員推送技能提升課程,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政策幫扶……從技能提升到穩定就業,從職業發展到價值實現,長效服務激活了技能人才發展“新動能”。
(查靈藝 葉英東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