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溫暖“生命之路”
司機施孟強跨越二十余年再次“守護”尿毒癥患者
用愛溫暖“生命之路”
“施師傅的心比棉花還軟!”7月30日,在九江長運彭澤公司車輛調度室內,68歲的尿毒癥患者傅慧攥著錦旗邊角,聲音里帶著激動的顫音。當天,他與陳水彪、巢新明、周必群三位老人作為20余名透析患者的代表,將一面寫有“駕車安穩技術高超,對待乘客熱情周到”的錦旗,送到了駕駛員施孟強手中。這面錦旗背后,是一段跨越二十余年的愛心佳話。
四百個清晨的守護
“4時20分起床,5時前到潛山毛店村等著。”這個時間表,施孟強已堅持了一年多。四位老人和其他20余名尿毒癥患者,每周一、三、五需準時趕往九江接受透析治療,贛GC8323號客車成了他們風雨無阻的“生命擺渡車”。
“以前身體差得很,上車都費勁。”傅慧回憶第一次坐施師傅的車時,對方彎腰攙扶的力度格外輕柔,“他幫我們把安全帶系好,說‘您放心,我開慢點’。”如今,老人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細節:下雨天,施孟強會把車直接開到家門口,還遞來雨傘;夏天提前半小時開空調,冬天早早把暖氣打開;有人暈車,他總能第一時間遞上塑料袋,輕聲安慰。
透析后患者常感乏力,施孟強開車時格外留意。“看他們臉色發黑,就知道不舒服。”他說,患者上車后容易犯困,自己會格外注意平穩駕駛,每隔一段路就回頭看看,“就像照顧自家老人,得時時操心。”
跨越二十余年的緣分
“其實二十多年前,我就跟透析患者打交道了。”施孟強黝黑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二十多年前,還是個體司機的他就免費接送尿毒癥患者往返醫院,堅持了五六年,事跡還上過電視臺。“那時候他們透析完坐我的車,一分錢都不用給。”
去年,九江長運彭澤公司安排施孟強負責這條特殊的線路,讓他與患者們再次結緣。“好多老人說‘認得你’,說當年看過我上電視。”這份重逢讓他倍感親切,二十年前的服務習慣自然而然“撿”了起來:提前等候、攙扶上下車、幫忙拎東西……這些舉動,持續了四百多個日夜。
陳水彪記得,有次下大雨,自己家離上車點還有段路,施孟強愣是把車開到巷口,“他撐著傘背我上車,自己后背全濕透了。”65歲的老人說起這事,眼眶泛紅,“他總說‘應該的’,可誰的‘應該’能堅持這么久?”
二十余雙手的感謝
“想請他吃頓飯,他說‘你們治病要緊’;買點水果牛奶,他說‘拿回去自己補補’。”巢新明說,二十余位患者私下商量了無數次,都想不出能表達心意的方式。最終,大家一致決定送面錦旗。
接過錦旗時,施孟強連連擺手,“真不算什么。”在他看來,患者本就受病痛折磨,“將心比心,換成自家父母,也得這么照顧。”從事客運近30年的他,如今成了同事眼中的“服務標桿”,但他總說:“我只是做了分內事。”
“希望施孟強的事跡能夠傳開。”周必群的話道出了老人們的心聲。在他們看來,施孟強不僅溫暖了二十余個家庭,更給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正如錦旗上的字跡,這份“熱情周到”,早已超越了職業要求,化作了流淌在車廂里的暖流。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余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