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星火·名師潤夏——九江外國語學校開展2025年暑期第四期“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王晶 吳沅澮)為打破教育資源壁壘,讓優質師資走出校園、下沉社區,為家庭提供更便捷、精準的教育指導,8月9日,九江外國語學校組織10名教師分別走進梅綻坡社區和畔湖社區,開展2025年暑期第四期“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
梅綻坡社區:
趣解知識——與學科共赴一場奇遇
信息科技教師黃敏在《計算機的二進制》課程中,以“猜數字游戲”導入課堂——“用3根手指能表示多少個數字?”隨著學生踴躍嘗試,黃敏順勢引出二進制的基本原理。他結合開關燈、密碼鎖等生活實例,生動闡釋“0”和“1”如何構成計算機運算的基礎,并指導學生用二進制表示生日日期,將抽象的數字編碼轉化為可觸摸的知識。青少年在趣味互動中,輕松理解了計算機語言的底層邏輯。
“數學不是題海,而是思維的訓練場?!痹凇稊祵W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上,周婷老師針對青少年普遍面臨的“解題效率低”“知識點混淆”等痛點,用生動案例系統拆解了預習、聽課、復習的黃金閉環。她重點講解了“錯題本的科學使用法”,指導學生通過“錯誤類型分類標注”和“周期性知識復盤”構建個性化學習體系,并現場示范如何用思維導圖厘清幾何定理間的邏輯網絡。這種將抽象方法論轉化為可操作步驟的教學方式,讓在場學生紛紛感慨:“原來數學學習可以如此條理分明?!?/p>
“為什么煙花綻放絢麗色彩?為什么塑料能神奇替代金屬?”在《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的課堂上,張雯老師以一段精彩短片開篇,從材料制造到環境治理,從醫藥研發到日常生活,瞬間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她巧妙串聯衣食住行中的化學現象:從合成纖維的分子結構到化肥催化的增產奇跡,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化學不僅是實驗室的瓶瓶罐罐,更是改變世界的隱形畫筆”。課程最后,張老師精心設計的“生活化學小實驗”互動環節,引導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原來科學之美,就藏在我們身邊。
“背單詞不是機械記憶,而是構建‘音、形、義’三位一體的認知網絡?!痹凇镀平鈫卧~記憶密碼》專題課上,陳姝萍老師系統解構了單詞記憶的三大核心策略:依托發音規則的“自然拼讀記憶法”、利用構詞規律的“詞根詞綴拆解法”、結合生活場景的“情境關聯記憶法”。以中考高頻詞庫為例,她生動演示了如何通過發音反推拼寫、用“家族圖譜”整合親屬詞匯,更創新設計了“詞源探秘”“語義接龍”等互動游戲。課堂笑聲不斷,學生們在輕松愉悅中領悟到“單詞記憶原來有章可循”,成功打破了英語學習的心理壁壘。
李思蕾老師圍繞“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共筑國家安全防線”這一主題,精心設計了包含四大模塊的課程體系:系統講解國家安全基本概念,剖析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解讀相關法律法規,并提供青少年可操作的維護指南。課程巧妙融入生活化場景,通過“入境違禁品識別”等具體案例,生動形象地幫助青少年全方位了解國家安全涉及的各個領域。在掌握基本維護方法的基礎上,她更注重培養學生“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讓維護國家安全成為青少年的日常行為習慣。
畔湖社區:
學科探秘——讓認知長出翅膀
劉求學老師用一段視頻展開青藏大地的磅礴風光,巍峨的雪山、遼闊的草原瞬間點燃了學生們的探索欲。借著這份熱忱,劉老師娓娓道來,講解青藏地區的地理特質與氣候奧秘。他的講解生動鮮活,引人入勝,結合實景畫面的映襯,仿佛將學生帶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隨后,他又循循善誘,細致闡釋地理學科的學習要領,并俯身指導學生練習,讓知識在興趣的引導下自然流淌,深深扎根。
陳霞老師精心準備了《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的一點建議》專題講座,圍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要主動做什么”與“家長能為孩子的英語學習幫上什么忙”兩大核心問題展開細致指導。她的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清晰指明了英語學習的方向,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規劃英語學習,也為家長提供了助力孩子英語能力提升與全面成長的有效方法和實用建議。這場兼具專業深度與人文關懷的講座,贏得了在場師生與家長的一致認可。
此外,王晶、陳霞、劉求學、盧燕飛和馮紅幾位老師還針對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解答和針對性指導。他們結合學科核心特點和教學經驗,針對學生提出的知識難點、方法誤區、解題障礙等問題,深入剖析問題成因,不僅給出實用建議,還通過舉例、拆解步驟等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化解疑惑,為后續學習筑牢基礎。
此次“名師進社區,服務到家庭”活動,既是教育人文關懷的延伸,更是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生動實踐。教師們將專業智慧帶入社區,既為家庭提供精準指導,又構建起溫暖的成長支持網絡。活動不僅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更促成了學校、社區與家庭的深度聯動——讓教育的專業性、服務性與家庭需求有機融合,使優質教育資源在社區生根發芽,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溫暖陽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