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縣:重建“幸福渠” 水潤萬千田
九江新聞網訊(吳俊 胡鐘銘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張新紅)酷熱時節,修水縣大橋鎮西塘村的千畝稻田里,嶄新的灌溉管道如銀色絲帶般蜿蜒穿行,將一股股清泉注入田壟,滋潤著每一寸沃土。村民們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重煥生機的稻田,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意。這條被村民們親切喚作“幸福渠”的渠道,承載著當地三代人的記憶與期盼,更見證了修水縣破解灌溉難題的不懈努力。
1966年,西塘村的祖輩們萬眾同心,開山鑿石,建成了一條7千米長的渠道。正是這條渠道,讓下游3000余畝水田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困境,為村莊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希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渠道年久失修,干旱再次襲來,水渠建設成為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最為迫切的任務。
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的開展,為西塘村帶來了轉機。修水縣水利局主動擔當,聯合鎮、村兩級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在縣水利局的指導與支持下,西塘村啟動了“幸福渠”重建工程,將原本的渠道改為管道鋪設。施工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水位落差大導致管道頻繁爆管,成為擺在施工人員面前的難題。縣水利局技術人員沒有退縮,反復勘查現場,調整施工方案,最終成功實現穩定通水,讓3000多畝水田重新“喝”上了救命水。
西塘村“幸福渠”的蛻變,是修水縣集中整治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修水縣水利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以“夯基礎、補短板,強監管、優服務、提質效”為主線,將解決灌溉問題作為民生實事的重要抓手,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全縣農田水利設施提質增效,為農業生產筑牢“水保障”。
圍繞2023—2025年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三年整治任務,修水縣統籌整合各類資金,全力推進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已統籌骨干工程及山塘整治項目資金8396.9萬元,完成726處灌溉工程建設,顯著提升了農田灌溉保障能力。
為持續鞏固整治成效,今年修水縣進一步加大投入,發行專項債券3500萬元,用于125座山塘整治及80千米骨干渠道修繕,目前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從資金投入到項目落地,從工程建設到精準服務,修水縣水利局以集中整治為契機,既算好“民生賬”,又答好“民心卷”。如今,全縣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逐步化解,像“幸福渠”這樣的民生工程持續發揮效益,不僅筑牢了農業生產的“水根基”,更讓群眾在汩汩清泉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