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繪就網絡空間“山水畫卷”
從鄱陽湖的24小時“慢直播”吸引網友“云守護”,到“江西好網民”榜樣的先進事跡,匯聚起網絡正能量,再到廬山天下悠的網絡交響……一粒名為“網絡文明”的種子在贛鄱大地的沃土上生根發芽,長成巨樹,其蔭蔽之處,清朗之氣蔚然成風。
近年來,江西積極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共筑網絡安全防線,共建清朗網絡空間,共繪網絡生態畫卷,讓文明之花在云端綻放。
人鳥共生 千萬網友云端共守候鳥天堂
每年3月初開始,鄱陽湖70多萬只越冬候鳥陸續啟程開始北遷。
鄱陽湖畔吳城候鳥小鎮的慢直播畫面里,即將啟程北遷的候鳥們,齊鳴聲此起彼伏,或展翅高飛,或在水面上輕盈地滑翔,為千萬網友帶來一場沉浸式的觀鳥體驗。
鄱陽湖畔,候鳥翩躚(央廣網發 王小龍 攝)
在24小時慢直播的鏡頭里,一場由網友自發參與的 “云守護” 行動正悄然展開。“前方有蘆葦叢,注意隱蔽?!薄斑@群小天鵝好像掉隊了,希望能跟上大部隊……” 等留言不斷在直播間滾動。這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網絡生態圖景,正通過慢直播鏡頭化為全民共享的“綠色課堂”。
“孩子們,你們知道候鳥在長途遷徙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嗎?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痹谯蛾柡讉€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班——鄱湖衛士班(第一期)的課堂上,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吳城站工作人員在現場分享了這場慢直播,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孩子們體驗白鶴遷徙的挑戰。
“這是一項貫穿全年的系統科普教育計劃?!苯髹蛾柡壹壸匀槐Wo區吳城站站長唐超群說,“我們依托《鄱陽湖奇趣課堂》特色教材,每月組織一次活動,開拓新宣傳陣地,或送課入校開展自然教育,或帶領孩子們來到吳城站進行現場教學,共賞候鳥遷徙,繼續講好鄱陽湖動人的‘人鳥故事’?!?/p>
“江西好網民” 匯聚網絡傳播正能量
道德,是一種力量,成風化人;榜樣,是一面旗幟,引領方向。
“帶貨書記”皮武輝,想方設法拓展市場渠道,將“直播間”搬到村內的紅橘園中,幫助果農銷售紅桔;9600畝稻田現“畫卷”,90后新農人丁旦播撒新希望;經營“愛心廚房”只收1元錢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堅持22年不打烊……好風尚如涓涓細流,浸潤贛鄱大地。
“凡人善舉,就在身邊!”“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精神可追可及?!薄駱拥南冗M事跡在網絡上引發網友們紛紛關注點贊。
從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向網上延伸,實現網上網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到舉辦“江西好網民”“江西好人”等網絡互動引導活動,推動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成為網絡風尚;從11個案例入選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優秀案例,位居全國前列;再到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發布“德潤贛鄱·網絡文明倡議書”,積極營造守信互信、共踐共行的良好社會氛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江西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網絡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的氛圍日益濃厚。
山水詩詞為媒 搭建國際網絡交流新舞臺
廬山天下悠。自古以來,廬山以其秀美的山水,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高僧名士在這里駐足流連,并留下了16000多首詩詞,冠絕群山,成為聳峙江右的文化高地。
時至今日,廬山不僅以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詩詞文化聞名中外,更成為承載網絡文明國際交流的重要載體。
連續舉辦五屆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邀請全球藝術家、電影人共赴“廬式浪漫”之約,2024年活動獲1500余家海外網絡媒體報道,以中、英、法等11種語言觸達40余個國家超10億用戶,成為兼具文化內涵與國際表達的城市名片。
承辦全球青少年模擬世界遺產大會,吸引數十個國家上百位青少年齊聚廬山,在推特、臉書、Instagram等平臺同步開設互動話題,使青少年們在網絡交流互動中感悟中國傳統文化,共同播撒文明互鑒種子。
10余名“洋網紅”開啟探秘廬山之行(央廣網發 廬山文旅供圖)
舉行線上線下“廬山旅游”推介會,赴美國、新加坡等國開展11場境外旅游推介。2024年廬山入境游客達13.8萬人次,同比增長51.02%,實現文化傳播與產業發展雙促進。
這座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名山,正讓不同文明在云端對話,讓生態之美與網絡文明之韻交相輝映。(記者周蓓 實習記者王薪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