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贈珍貴抗洪史料 軍民深情定格傳承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一個坎肩,一雙膠鞋、一張照片、一份圖紙,都是抗洪的史料實物,見證著27年前那段軍民萬眾一心,創造人間奇跡的歲月。8月30日,“英雄回家”弘揚抗洪精神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中的抗洪史料捐贈環節,一個一個被捐贈的史料實物仿佛被注入了生命,靜靜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原27集團軍工兵團道橋營教導員李好軍將他珍藏多年的封堵決口草圖原稿捐獻了出來。“這張鋼木土石組合壩封堵決口示意圖是我們在封堵決口成功后,為進一步總結鋼木土石組合壩封堵決口技術、總結經驗而專門繪制的,這張圖還是我找了一家打印店打印出來的。”李好軍說,當年自己還是一名36歲的小伙,如今已經63歲,在他心里,早就把九江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我們工兵團是鋼木土石組合壩技術的最早參與者,我當時和營長一人負責一組,兩個小組一東一西,從壩頭向決口中心打入鋼管,形成框架。”
在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這張圖紙正是無數人為保衛九江而迸發的集體智慧與勇氣,是當年保衛九江時的那份沉甸甸的希望,是軍民同心、決戰決勝的見證。這張圖紙,重如千鈞,上面每一筆線條都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27年前那個洪水肆虐、軍民同心、氣壯山河的夏天。
捐贈現場,來自九江退休職工、攝影愛好者陳北云捐獻出了一件白色汗衫。這件看似樸素的汗衫,不僅是陳北云的珍貴收藏,更承載了一代人共同的記憶與情感,汗衫背后的故事令在場的人無比動容。“我當時在晚上執勤的時候,遇見了一個戰士,跟他聊天后發現,我與他的父親是同齡,他與我孩子也是同齡,我們就留下了聯系方式,他直接叫我‘干爸’。”“干兒子”離開九江之前,陳北云收到了這件白色汗衫,“這是當年發給每一位參加了98抗洪子弟兵的一件紀念汗衫,但是他給了我,我也一直保留在身邊。”這件白色的汗衫,上面的每一道磨痕,如同那段歷史的物證,是抗洪精神永不褪色的鮮活注腳。除了白色汗衫,陳北云還捐出了300余張有關98抗洪的老照片,“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作為九江人更要將抗洪精神發揚下去。”
這些抗洪史料定格了當年驚心動魄的救援瞬間和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是無比珍貴的城市記憶。“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展陳館的館藏,更為我們傳承與弘揚抗洪精神提供了最真實、最鮮活的載體。”作為受贈方,九江市博物館館長陳謙表示,將盡快對這些史料進行專業的整理、研究與展示,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通過這些史料,真切感受到那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確保抗洪精神薪火相傳,永不褪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