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全國婦聯“少年兒童心向黨 牽手護航伴成長”2025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號召,九江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精心策劃實施了系列主題活動,通過紅色教育、文化浸潤、實踐體驗等多種形式,為少年兒童打造了一場寓教于樂的成長盛宴。
紅色基因鑄魂,厚植家國情懷
暑假期間,九江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了為期7天的第二屆“潯童兵團”訓練營,“小兵”們在結營儀式上,以整齊的隊列表演、剛勁的軍體拳展示,展現出超越年齡的專注與堅毅。家長代表贈送的“立德樹人育新苗”“教官盡責傾心血”兩面錦旗,飽含對活動的高度認可。儀式尾聲,全體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以稚嫩而堅定的歌聲彰顯新時代少年的愛國情懷。
城市文脈探尋,童繪城市新篇
“尋跡潯陽脈絡”城市認知活動在國土空間規劃館開展,50組親子家庭沿著“廬山顯真容-九水通古今-鄱湖秀新局-潯城迎天下”的展陳脈絡,觸摸九江發展印記。數字展墻上的碼頭影像交疊、聲光電呈現的山水勝景,讓千年潯陽的歷史厚重感與現代活力直觀可感。特別設置的“九江知識小問答”環節,通過“廬山云霧特點”“鄱陽湖生態價值”等問題鞏固認知,優秀參與者獲得的廬山候鳥文創明信片,成為傳遞家鄉之美的“文化使者”。
研學實踐賦能,拓展綜合素質
“纖維探趣 海關尋史”研學之旅創新融合工業文明與歷史生態教育。在賽得利公司,工作人員詳解可持續森林材料的清潔生產工藝,水循環系統與廢氣處理裝置的實地觀摩,使孩子們建立“綠色工業”理念;姑塘海關舊址的清代建筑群中,孩子們觸摸青石瓦片,聆聽“萬里茶道”貿易故事,炮臺遺址遠眺鄱陽湖的體驗讓歷史場景鮮活再現;江豚科普館內,110平方米的生態課堂通過“成長日記”展板、骨骼拼接互動、投影觀察等形式,使長江生態保護意識深植童心。
移動博物館,點亮文明薪傳
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聯合市民俗博物館、市關愛兒童志愿協會開展移動博物館系列課堂,將文化服務送到家門口。《天真和樂》以嬰戲圖還原古代兒童“鞭春牛”“斗蟋蟀”的游戲場景;《瓷器那些事》聚焦九江瓷工藝特色,配套的器型涂色互動讓美學體驗更生動;《讀城—九江》則通過老碼頭、老街巷照片對比,喚醒城市記憶。一系列課程累計服務少年兒童200余人次,讓沉睡的文物在互動中“蘇醒”,讓千年的文化在體驗中“流動”,成為暑期里行走的“文化充電站”,將傳統智慧與本土記憶送進社區、融入家庭,讓每一堂課都成為連接古今的文化橋梁。
童心向黨光影行,愛心媽媽護童心
“童心愛黨光影行 愛心媽媽護童心”活動于7月1日拉開暑期序幕,100組愛心媽媽及結對兒童和家庭通過《閃閃的紅星》《雞毛信》兩場紅色電影展開沉浸式學習。
上午場《紅星歌》合唱點燃全場熱情,潘冬子的勇敢形象讓孩子們自發感嘆“要像他一樣”;下午場海娃傳遞情報的驚險劇情引發集體屏息,成功時刻的掌聲雷動展現革命精神的感染力。
此外,本次“童心愛黨光影行 愛心媽媽護童心”活動還在快樂城橫店影視城為愛心媽媽和孩子們精心籌備了《我和我的祖國》《海底小縱隊》《歡樂叢林》《巧虎奇幻舞臺》《瘋狂大營救》五場不同類型的影片,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帶來豐富的光影體驗與成長力量。
傳統文化浸潤,涵養精神根脈
暑期少兒八段錦公益課堂吸引30名兒童參與,專業教練將千年養生智慧轉化為生動教學。孩子們在“左右開弓似射雕”的招式練習中,不僅提升了柔韌性與協調性,更學會以呼吸調節情緒的方法。一位家長在反饋中寫道:“孩子現在每天主動練習,說‘八段錦讓我心里更平靜’。”
“竹承雅韻·編織傳承”親子活動特邀瑞昌竹編省級傳承人雷保紅授課,50組家庭共同體驗竹編船制作。從“薄如紙、細如絲”的工藝講解,到“井”字形船底搭建、平編法穿插的實踐,親子協作中既鍛煉了精細動作,又傳承了“經緯相濟”的傳統智慧。完成的竹編船承載著“揚帆起航”的寓意,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情感紐帶。
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暑期活動如同一場浸潤心靈的成長之旅,讓孩子們在國防教育中厚植愛黨情懷,在紅色光影中種下愛國種子,在潯陽文脈中讀懂家鄉故事,在動手實踐中錘煉綜合素養。未來,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將繼續深耕紅色教育、文化傳承與實踐育人融合路徑,為少年兒童打造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成長課堂,讓紅色基因代代傳,讓文化自信伴成長。
已有 0 人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