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綠 水清 人和 ——九江奏響長江生態治理三重奏
夕陽的余暉將長江染成一條流動的金帶。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段)三期項目工地上,工人們仍在緊張作業,焊接火花如流星般劃破漸暗的暮色。推土機的轟鳴聲與江濤聲此起彼伏,6.5公里的濱江帶上,一座座休閑廣場初具雛形,籃球場、足球場等運動場地在余暉中漸漸展露身形。
不遠處,琵琶亭文化公園開始點亮華燈。一對白發夫婦攜手漫步在親水步道上,望著對岸的燈火輕聲交談,幾個孩子指著江中穿梭的貨船興奮地叫喊,夜市攤主們正在布置攤位,空氣中開始飄散著食物的香氣和淡淡的江水氣息。
這幅生動的人水和諧畫面,正是九江長達數年生態治理的最好見證。從機器轟鳴的建設工地到充滿生活氣息的市民休閑空間,長江岸線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岸美,百里長卷換新顏
當我們把視線轉向距離九江市區不遠的瑞昌市夏畈鎮,昔日的夫山廢棄礦山已悄然變身為一處綠意盎然的生態公園。如今這里草木蔥蘢,與周邊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很難想象它曾經是一處滿目瘡痍的礦坑。瑞昌市的成功蛻變,是九江市全力奏響“長江保護曲”的一個生動縮影。
作為長江大保護戰略中的關鍵區域和重要生態屏障,九江市獨擁長江152公里岸線和三分之二的鄱陽湖水面,生態地位至關重要。近年來,圍繞“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總體目標,九江傾力推進百里長江“最美岸線”建設,持續深化生態治理與修復工程。
具體實踐中,九江市通過系統性改造江堤外灘和堤內景觀,精心打造“堤外生態綠化帶、堤內園林景觀帶”的百里長江風光帶,不僅使長江岸線成為展現“流動的長江文化”的鮮活載體,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及游客前來觀光休憩,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如今,行走在九江長江沿岸,可見一塊塊植生混凝土塊緊密拼接,牢固護岸;石籠網墊中已冒出青青綠草,并一路延伸至水邊,展現出工程治理與生態自然和諧交融的新面貌。
水美,一江澄碧映民生
九江初秋的夜晚,市民們喜歡到“兩湖”之間的小壩上散步,享受湖面吹來的陣陣涼風。這兩片位于市中心的水域,已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過去,九江中心城區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體現象不時出現。2024年,九江市污水廠網河湖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截至目前,中心城區已建成智慧污水管網2314.44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2年的67.5%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82%,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從17萬立方米提升至36.5萬立方米,城市黑臭水體得以消除。
在湖口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緊鄰長江的生態緩沖帶上,一片由人工濕地、生態濾壩組成的生態凈化系統宛如綠色長城。這項投資600余萬元的生態緩沖區建設項目,包括32畝人工濕地、72米生態濾壩及700米岸坡整治。
它不僅有效凈化入江尾水,還通過智能控制閥與在線監控系統聯動,一旦監測到水質異常,閘閥將自動關閉阻斷污染物入江。“我們要求企業建立三級內部防控體系,確保事故污水‘防得住、不出廠’。”湖口高新園區負責人介紹。
第一道防線依托企業廠區內部圍堰、應急池等設施,形成防控網絡;第二道防線通過建設應急閘閥、公共應急池,拓展公共應急空間;第三道防線整合周邊坑塘、濕地等資源,筑牢污染物入江前的最后屏障。湖口高新園區沿江水環境風險防范的亮點做法,也入選了2024年生態環境部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單。
在紅光綜合樞紐一期碼頭,這里的船舶污水實現了閉環處理。工作人員介紹,只需掃描鐵箱裝置上的二維碼,十幾分鐘內船上的污水就能通過管道全部輸送至污水收集罐中。為確保港口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目標的實現,在兩個作業泊位建成了污水上岸管系,將躉船初期雨水、自身生活污水和停靠油駁的污水進行收集并轉送至污水處理裝置,確保處理達標后再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網。
近年來,九江系統實施長江大保護工作三年行動,累計整治長江排污口856個、重點河湖排污口417個,拆除非法碼頭74座,關閉退出沿江1公里化工企業37家。探索推出船舶污染防治多元共治模式,實現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100%上岸統一接收、轉運、處置。長江干流九江斷面連續七年保持Ⅱ類水質。
和諧美,萬物共生繪家園
晨光漫過長江水面,細碎的金箔在浪尖滾動。周末,彭澤縣龍城鎮沿江社區的朱梓唯爬上狄公樓頂樓,忽然指著遠處輕喚:“看,一家三口!”三只江豚正并排游過,灰黑色的脊背在碧水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尾鰭拍起的水花濺在陽光下,像一串碎鉆。
長江十年禁漁啟動,九江市公安部門以“鐵腕護江”的擔當,全力打擊非法捕撈行為,構建起跨水域聯治、科技賦能、全民參與的“水陸空”立體化生態保護體系。同時,整合水利、漁政、海事等9部門及社會力量,形成“9+N”執法網絡。禁漁以來,九江共辦理打擊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408起。
近年來,極危物種鳤頻頻現身,中華鱘、胭脂魚等國家重點保護水生動物也多次被監測到,這些都印證了長江鄱陽湖水域生態正呈現持續向好態勢。
永修的鄱陽湖候鳥基地,工作人員正在為新一年的“來客”——候鳥做準備。近年來,盡管受高溫天氣等影響,鄱陽湖面臨豐水期“不豐”等挑戰,但九江卻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鄱陽湖九江湖區總磷濃度從2021年的0.057mg/L降至2024年的0.05mg/L,斷面水質均值穩穩保持在Ⅲ類。
今年1~5月,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優良率達到50%,較全湖區優良率高5.6個百分點,總磷平均濃度為0.05mg/L,較全湖區低9.1%,是全省3個湖區中唯一一個達到Ⅲ類水質的湖區。
九江以一江清水為墨,以兩岸翠綠為卷,揮毫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詩篇。讓奔騰的長江不僅見證千年文脈的綿延,更成為承載人民幸福生活、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脊梁。(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周慧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