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深入貫徹市委十二屆十六次全會精神?經濟一線蹲點調研】塔水橋村“72”變

時間:2025-09-13 16:39:41 來源: 九江市融媒體中心(九江日報社 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新聞網
圖片

凌晨4點半,天蒙蒙亮,八里湖新區塔水橋村的寂靜中已傳來輕微的腳步聲——葉林利揉了揉惺忪的眼,簡單洗漱后換上耐臟的工作裝,驅車向村子駛去。車窗外,曾經坑洼的村道已鋪上平整的瀝青,路邊懸掛的“產業興旺 生態宜居 鄉風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宣傳板在朦朧晨霧中格外醒目。她腦海里盤算著當天的事:無花果種植園得澆足水,要采摘分揀預訂的訂單,鄉情家園酒店的訂餐還得提前布置,這些事連著村里的產業,也牽著村民的好日子。

圖片

抵達塔水橋村農業生態園時,晨曦剛在天邊暈開淺金色,紫紅色的無花果掛滿了枝頭。這片曾經閑置的10畝荒地,如今已種滿無花果樹,有5畝進入盛產期。八里湖新區賽城湖街道塔水橋村黨支部書記,皮膚曬得黝黑的葉林利正和5名村干部熟練地扛起水管給果樹澆水。“去年這時候,地里還光禿禿的,現在每天能摘100多斤果子。咱們是人工除草,不用農藥和除草劑,每天的訂單都排滿了。”她話音剛落,不遠處傳來村民舒蓮花的笑聲——這位曾因身體問題無法外出務工,只能靠家里小菜園維持基本生活的村民,如今正蹲在果樹下采摘,竹筐里的果實堆得冒尖。“全靠村里帶頭!現在在園里打工,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日子踏實多啦!”

圖片

等露水漸漸被陽光曬干,裝滿果實的竹筐在田埂上排成了隊,順著新修的寬敞瀝青路運往村委會便民服務站分揀點。她和同事們圍坐在一起,挑出品相不佳的果實,仔細稱重打包。“村里的無花果不設起送門檻,市區免費配送,之前有人問‘一斤能不能送’,說沒吃過想嘗嘗,我們送過去后,他們辦公室的人嘗了都覺得好,當場就定了60多斤。我們還種了10畝桃園,今年也賣得很好。等種植技術和口碑銷路都做好了,還要帶著鄉親們一起種植。現在村民路過分揀點,都會進來問問銷量,大家都把這產業當成自己的事。”路過的村民黃燕也主動停下腳步,挽起袖子幫忙打包。

圖片

這片無花果園只是塔水橋村生態產業的一角。如今村里通過無花果園、桃園、共享菜園、釣龍蝦基地和餐飲等項目,每年能帶動5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村集體經濟也隨之水漲船高:2023年村集體收入63萬元,今年截至8月底便已達到60萬元。曾經“守著土地沒盼頭”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

圖片

處理完無花果訂單,葉林利顧不上喝口熱茶,又往鄉情家園酒店趕。這座1900 平方米,有著5D全息光影宴會廳的酒店,在2022年前,還是一所閑置的學校。村“兩委”接手后,8月1日重新開業便迎來“開門紅”:8月營業額達38萬元。進入9月,酒店轉向會議培訓和團餐為主,僅第一周就接了3場會議培訓,還預訂出5場婚禮。酒店直接帶動了15名村民就業,以前在外務工的劉元梅,現在在酒店當領班,每月能掙4000元:“在家門口上班,能照顧老人孩子,村里給咱們辦了件大好事!”

宴會結束后,葉林利和村干部們一起收拾宴會廳,統計酒店食材采購量,又急忙趕回村委會,為村民耐心講解醫保繳費流程,上門調解鄰里矛盾……夕陽西下時,天氣漸漸涼爽,葉林利又扛著除草機來到田間。這里有一片30畝的共享菜園,辣椒、茄子、西紅柿掛滿枝頭,五顏六色的蔬菜相映成趣。“這片共享菜園很受歡迎,已經承包出去很多。顧客有空可以自己來打理,村里也會雇村民長期照料,既能增加村集體收入,也能帶動村民就業。”她一邊除草,一邊介紹。

圖片

“沒搶到贛超聯賽門票的鄉親們,晚上可以到文化廣場來看直播。”葉林利在朋友圈吆喝了一句,當晚就來了1200多名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晚上的球賽,熱鬧非凡。這座文化廣場曾是村里的閑置空地,如今裝了電子大屏,添置了健身器材,成了村民茶余飯后最愛的去處。葉林利聲音洪亮又滿含熱情:“鄉親們,今晚咱們一起看球賽,也趁機說說咱們塔水橋村的新變化——無花果豐收了,大家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村里的酒店紅火了,辦宴席、搞培訓都方便;以前坑洼的村道修寬了,晚上出門路燈也亮了;就連想看球賽,咱們廣場的大屏都能滿足,再也不用羨慕城里人的生活!”她的話剛說完,臺下就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村民葉珍銅笑著喊道:“葉書記說得對!以前村里沒產業,年輕人都往外跑,現在不一樣了,我也打算回來開個燒烤店,守著家就能掙錢,誰還愿意往外走啊!”這話引得大家紛紛點頭,都說現在村里環境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圖片

暮色中,葉林利的身影與勞作的村民、豐收的作物、整潔的村道構成一幅溫馨的鄉村畫卷。塔水橋村的蛻變,是八里湖新區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八里湖新區立足各村資源稟賦,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徽洲村以食用菌種植為突破口,打造聯村富民產業項目,建成智能出菇房12間、冷庫2間,日產秀珍菇約2000斤,帶動15名村民就業;排山村創新集體“三資”經營模式,采取發包、租賃、入股等間接經營方式,引進鶴問湖酒廠、智慧大棚等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從“零收入”到2024年45萬元的跨越。如今的八里湖新區,各村都有特色產業,村道平整寬闊,文化廣場上常有村民跳廣場舞、下棋,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新貌處處可見。


記者手記:





從凌晨的晨霧到傍晚的路燈,深入接觸塔水橋村,我看見的不僅是一名村干部的忙碌日常,更是一座村莊從“沉寂”到“鮮活”的生動軌跡。

蹲在無花果分揀點,看村民們笑著打包果實,忽然懂了“以點見面”的深意——這個小村莊的改變恰是八里湖新區鄉村振興的生動切片。荒地長出“致富果”,廢棄學校變酒店,閑置空地變文化廣場,村集體經濟從“沒盼頭”到8個月超60萬元,這正是八里湖新區產業賦能的縮影。

正如徽洲村的智能出菇房、排山村的集體經濟突破,塔水橋村的煙火氣里藏著八里湖新區的振興邏輯:讓每村有特色產業,每戶有增收門路,每個角落都滿是生活的盼頭。這,就是八里湖新區交出的民生答卷。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商樂/文 劉家/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