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好人榜】一把“愛心剪”情暖夕陽紅——記修水縣助人為樂類黃水秀
每月16日,修水縣鳳凰志愿者協會理事、卡頓造型理發店老板黃水秀就如約赴敬老院義剪、捐獻衣物和食物等,在過去28年的時間里,她的足跡繞遍全縣20余家敬老院,義剪達千余次。在她的帶領和影響下,她的“金剪刀”愛心志愿服務隊現已發展到58人,服務范圍從義剪拓展到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從2017年開始,不少顧客和市民受她影響參與到她的愛心活動中,通過她向敬老院老人、失能特困人員等捐贈衣物,幾年間,累計為有需要的老人和特困人員送去了幾千件暖心衣物。在她的心里始終有一種堅守:偉大不必驚天動地,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每月16日的約定,平凡卻閃耀著永恒的人性光輝。
黃水秀為老人義剪的善舉源于從小經常跟隨在民政局工作的父親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當她看到老人們衣著破舊、胡子拉碴、頭發凌亂時,年幼的她萌生了一個善念,等自己長大了要為這些老人做點什么。黃水秀于1991年學習理發,隨后在修水縣城北開了一家名叫“凰冠”的理發店,她的善舉從此步步生花。她將理發店每月15日當天的全部收入,用來給敬老院老人購買食品和日用品等,每月16日風雨無阻地為老人們免費理發。她自己都記不清剪過多少次頭發,但老人們記得,每月16日,那個熟悉的身影總會準時出現。特困失能照料中心的失明老人方奶奶每到月中就會數著日子問護工:“明天是16日吧?水秀該來了吧。”在這個平均年齡超過75歲的特殊家庭里,黃水秀的推剪聲就是最動聽的“團圓曲”。
在照料中心的老人們心中,黃水秀不僅僅是一名志愿者,更是至親的女兒。她記得每位老人的喜好:張爺爺喜歡鬢角修短些,李奶奶愛在耳后留一縷碎發……一推一剪間,黃水秀與老人們熟稔地拉著家常:“今天吃了什么?”“天熱了,剪短點涼快。”……簡單的對話,如親人般關懷。
2000年盛夏黃水秀術后住院,我縣渣津鎮敬老院兩位老人搭車一個多小時前來探望,其他老人聯名寫信叮囑“千萬保重”,這份牽掛讓她更堅定了初心。
她的理發店墻上,貼滿了與老人們的合影。那些笑臉,是她最珍視的“勛章”。而店里的小閣樓,則成了愛心中轉站,愛心人士送來的衣物,經她分揀、清洗后,會隨著她的腳步,送到有需要的老人手中。
“水秀啊,比我親閨女來得還勤!”80歲的孤寡老人陳阿婆拉著她的手感嘆。這份情,如涓涓細流,潤澤了無數孤獨的心田。
28年中,黃水秀共帶出了37個徒弟。每個徒弟都繼承踐行“十六號之約”。徒弟小陳主動承包了城南敬老院的義剪;在上杭鄉鎮的阿強,每月16日都會雷打不動出現在當地福利院。這把愛心的剪刀,正在剪出更廣闊的天地。
黃水秀2015年加入修水縣鳳凰志愿者協會后,組建了“金剪刀”志愿服務隊,提供義剪、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務,并將服務輻射到特殊教育學校困境兒童等群體。
57歲的黃水秀,發間已悄悄爬上了銀絲。當被問及這個約定還要持續多久時,她正在給101歲的徐老太剪發。聽到問題,她輕輕扶正老人的頭,笑著說:“您看,徐奶奶的白發里藏著這么多故事,我得慢慢剪,一直剪下去。”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銀色的剪刀在她手中閃閃發亮,仿佛裁出了一整個春天的暖意。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黃水秀以她的堅韌、溫情,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無聲的誓言。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只有服務社會,奉獻自我,才能實現人生更大的價值。她的事跡,必將熠熠生輝。(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包四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