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公共區域發生意外,責權怎么分? 行署大院業委會給出新答案
日前,行署大院業委會作出了一個決定——為小區投保公眾責任險,成為我省首個由業委會為小區投保公眾責任險的小區,由此開創了一個業主自治與風險防控結合的全新模式。
“其實讓我們下定決心投保的,還是因為我們大院里的一棵老枯樹。”談及為小區投保公眾責任險的動機,行署大院業委會主任鐘杰講了一個關于老枯樹的故事。
在行署大院西區七棟,有一棵高達10余米的老枯樹。因為樹木已完全枯死,樹干及枝干嚴重腐爛,結構穩定性極差。今年以來,老枯樹曾多次出現枝干斷裂、枯枝掉落的險情。特別是遇到大風、雷暴天氣,老枯樹更存在著傾倒風險,隨時威脅行人、車輛及周邊建筑安全,安全隱患極大。為此,行署大院業委會聯系了園林、電力等部門,采取“分段切割+定向放倒”的方法對老枯樹進行了處理。“施工空間小、施工難度大,三部施工車輪流操作。”鐘杰介紹,處理好這棵老枯樹,業委會花費了7000余元。
消除小區里的安全隱患,花錢辦事理所應當,但是行署大院作為一個老小區,隨著小區設施老化及外部環境變化,高空墜物、公共區域意外等安全隱患日益凸顯。更多的安全隱患如何避免?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經業委會成員多方調研發現,公眾責任險可有效防范各類突發事故中的法律、經濟風險,保障提升業主安全感。是不是可以為小區購買公眾責任險?
“我們了解到,業委會屬于民間組織,無法登記辦理社會信用代碼證,多家保險公司回復無法辦理保險業務。”鐘杰介紹,后經業委會與各方渠道溝通,最終為小區投保了公眾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總花費2820元,費用都是從小區自主收益中出的,業委會也是全票通過。”鐘杰說,除了公眾責任險,業委會還為所有業委會成員購買了團體意外險,“小區遇到突發狀況時,都是業委會成員主動上,也讓大家多了一份保障。”
有了公眾責任險托底,好似為大院里的居民撐起了一把堅實的安全防護傘,意味著大院里的多項公共空間及業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都有了保障,還附加了火災和爆炸責任險,涵蓋醫療費用、財產維修費及法律糾紛成本。
對此,大院里的居民都給予了稱贊,表示作為業主更加安心了,這不僅保護了業主的權益,也減輕了業委會的壓力。“過去發生意外事故時,責任認定和賠償問題常常引發糾紛,現在有了保險作為保障,問題處理將更加順暢。”鐘杰說。
業內專家指出,業委會主動投保公眾責任險的做法值得推廣。此舉不僅體現了業委會的責任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提升了小區的整體安全管理水平,也為推動我市基層群眾自治提供了新思路,為其他自治小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新樣本。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孔穎)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