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辯論為舟 載真理遠航——潯陽區潯東小學開展語文專題觀摩示范課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張夢霞)9月18日,在潯東小學學校四樓報告廳內,一場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高級教師陳湘執教的語文示范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課堂之上,思想的火花如夏夜繁星般璀璨迸射;課堂之下,聆聽的教師們如沐春風,感受著教學藝術與哲學思辨交融的無窮魅力。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意在采用項目化學習理念來指導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指引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解決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不足的課堂教學問題。教學中,依照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來說明觀點,結合口語交際設計了整個單元驅動性問題——開展一場辯論賽。

課堂伊始,陳湘以“辯論”為切入點,通過提問“大家知道什么是辯論嗎?”“辯論需要哪些基本因素?”迅速喚醒學生的探究興趣,自然引出課文主題——“真理的發現,往往始于對常見現象的追問”。這一導入設計既貼合六年級認知特點,又暗合課文“從疑問到真理”的邏輯主線,為后續教學鋪墊了良好基礎。

在文本研讀環節,她緊扣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以“找論點、析論據、理邏輯”為路徑深入解讀課文。她先讓學生自主梳理文章結構,明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中心論點;聚焦三個論證觀點的典型事例,帶領學生分析每個事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找到真理”全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鍥而不舍、反復探究”的科學精神。

最后,她還巧妙融入辯論實踐活動:當學生梳理出辯論過程后,她順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們學習“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的方法,讓課堂既有授學,更有致用。

整堂課互動氛圍濃厚,學生們時而專注批注,時而踴躍發言;聽課教師則認真記錄教學環節設計。課后,她還與語文教研組教師開展研討,從“文本解讀的深度”“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等方面分享教學思路,為教師們提供了可借鑒的教學范例。


這個學期,學校各教研組精準規劃,將以“骨干教師示范課”“新教師入門課”及“青年教師展示課”三大活動為抓手,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領航”作用,以其精湛技藝與深厚底蘊樹立專業標桿;著力夯實新教師的“奠基”之功,通過規范入門使其盡快站穩講臺;重點激發青年教師的“中堅”之力,為其提供展示才華、錘煉技能的舞臺。三類課堂層層遞進,共同構成教師專業成長的完整鏈條,旨在形成互學互鑒、共生共長的良好教研生態。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