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寧:守牢群眾飲水與農田灌溉“雙防線”
九江新聞網訊(蔣德先 李煉)入秋后,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各地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秋收景象,但豐收來之不易。2025年7月以來,全縣平均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87%,持續高溫少雨導致8座水庫干涸,66834畝農作物受災,1.9萬余名群眾飲水受影響。面對關乎供水安全和糧食安全的“大考”,武寧縣水利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履責、科學調度,有力保障了縣域供水安全、糧食安全,以實干實績書寫了擔當答卷。

針對高山、偏遠區域群眾的飲水難題,工作人員逐村逐戶精準摸排需求,通過“應急送水+科學調水+新建設施”三措并舉破解困境。累計開展送水服務23車次,送水量78.5噸;同時積極為季節性缺水的高山和偏遠地區群眾尋找新的水源,提升改造供水工程。

魯溪鎮雙新村村民柯細林說:“以前天干的時候都是消防車送水給我們吃,現在有了自來水,我們方便多了。”
該村黨支部書記柯丁丁表示:“我們這個村地勢比較高,水源非常缺乏,特別是干旱季節,村民的飲用水和灌溉用水都非常困難。現在水利部門為我們安裝了小型供水工程,而且還挖掘了抗旱深井,不僅解決了我們村兩千多名村民飲用水困難,而且還保障了農田灌溉。”

在保障農業灌溉上,水利部門打出水資源調度與基礎設施建設“組合拳”。一方面強化水庫、山塘統一調度,嚴格落實“一把鋤頭”管水機制,杜絕水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全力補齊灌溉短板,全縣共調集小型抽水機等設備2000余臺(套),啟用抗旱機井150眼、泵站133處,還對504千米主干渠開展全面清雜、清淤和堵漏維修,全力打通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抗旱資金1680余萬元,通過從工程建設、設備維護、水源調度和應急保障等多方面協同發力,既守住了群眾的“飲水安全線”,也最大限度降低了農業受災損失,用實干為民筑起了豐收“防護墻”。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