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打出法治為民“組合拳”
九江新聞網訊(劉偉 過超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沈明杰)近年來,德安縣政法機關緊扣司法為民理念,聚焦群眾關切,打出一系列法治為民“組合拳”,用一個個“接地氣”“有朝氣”“冒熱氣”的創新實踐,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讓法治溫度潤澤城鄉。
“夜市法律咨詢”實景短劇、“調解夜訪”真實故事、非遺普法劇片段……為了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德安縣司法局打造“司小語”新媒體普法品牌,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動漫等形式,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內容。一系列接地氣的作品在視頻號上累計播放量超20萬次。原創“法治漫畫日歷”“民法典知識闖關”等互動產品,讓群眾在趣味中學習法律知識。
同時,德安縣深挖本土文化資源,推動“非遺+法治”融合創新:創排《西河娃娃唱普法》《“非遺”說唱國家安全》等特色節目,將法律知識融入地方戲曲;創作《法治中國》《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等30余件法治主題葫蘆雕刻作品;開設法治剪紙、漆扇、刺繡、竹編等非遺體驗課,走進20余所學校,讓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感受法治魅力。
在河東鄉上畈村,社區民警孫警官用一本邊角磨破的“民情日記”記錄著村民的家長里短與急難愁盼,成為警民之間的“連心簿”;在寶塔工業園,民警李警官依托“治安三張圖”智慧平臺,實現企業安防態勢“一圖統覽”、風險隱患精準預警。面對新型犯罪挑戰,德安縣公安局組建跨警種反詐專班,整合網安、經偵、反詐力量,成功偵破多起虛擬貨幣詐騙案件,追回群眾經濟損失。
近年來,德安公安堅持“傳統+科技”雙輪驅動:一方面推廣“民情日記”群眾工作法,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另一方面強化智慧警務建設,構建集動態防控、精準調度、快速響應于一體的現代警務體系。通過機制創新與科技賦能,社會治理效能顯著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增強。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