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婦幼保健院:于細微處見真情,在守護中暖人心
護理的溫度,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藏在患者最無助、恐懼、焦慮的每一個瞬間。它是雙手的溫度,是話語的力量,是一份懂你不易的共情。
診療的慰藉,是“握”出來的力量

婦科診刮室內,患者躺在檢查床上,清宮的疼痛讓她渾身緊繃,恐懼與不安寫滿了臉龐。護士長立即走到她身邊,一只手輕輕撫摸著她的額頭,另一只手緊緊握住她的手,用溫和而堅定的聲音說:“別怕,我在呢。疼了就喊出來,這樣會舒服些,但盡量別亂動,咱們很快就好。”掌心的溫度與暖心的鼓勵,像一劑“鎮定劑”,讓患者在疼痛中找到了依靠,逐漸放松了緊繃的身體。
特殊的關懷,是“系”出來的祝福

一位老年患者佩戴手腕帶后出現過敏反應,皮膚泛紅發癢。護士沒有簡單更換佩戴位置,而是找來一條五彩斑斕的絲帶,將手腕帶小心地系在絲帶上,再輕輕纏繞在患者手腕上。“阿姨,這條五彩帶寓意著無病無災,祝您早日康復,永遠幸福安康。”小小的五彩帶,不僅解決了過敏問題,更承載著護理人員最真摯的祝福,讓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
術前的安心,是“剪”出來的細致

手術前夜,老年患者因老花眼無法修剪指甲,更因緊張而頻頻摩挲著手腕上的耳環與手鐲。責任護士見狀,默默搬來椅子坐在床旁,拿起指甲剪,動作輕柔地為老人修剪指甲,每一下都小心翼翼,生怕弄疼她。隨后,又輕聲細語地安撫:“阿姨,手術別擔心,有我們在呢!”并輕柔地幫老人取下金屬飾品。簡單的動作,溫柔的叮囑,瞬間驅散了老人對手術的部分惶恐,讓她心中多了一份依靠。
血栓的預防,是“切”出來的守護

護士們采用“切水果”這一貼近生活的場景,將專業血栓預防操轉化為人人能懂、隨時可做的日常動作,讓健康防護充滿煙火氣與關懷感。整個過程中,護士全程耐心指導,針對老年人群體放慢動作演示速度,為行動不便者調整坐姿與動作細節,還主動分享“看電視時順便做操、做飯間隙順便做操”的生活化建議。這一做法不僅讓大家快速掌握了血栓預防方法,更通過“切水果”這一日常小事,傳遞了護理工作的溫暖與貼心,讓健康防護自然融入生活。
說到底,有溫度的護理從不是復雜的壯舉,它藏在為患者調整體位時的輕手輕腳里,融在把專業知識化作生活家常的講解中,以細微處的關懷,讓醫療多了份安心的暖意。正是這些藏在日常護理里的耐心、貼近生活的指導,讓“護理”不再只是專業術語,而是觸手可及的溫暖,默默守護著每一位患者的健康與安心。這份溫度,是護士與患者之間最柔軟的連接——它讓操作有了溫柔的力度,讓知識有了生活的溫度,最終讓護理成為一場帶著關懷的守護。
(九江市婦幼保健院供稿)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