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巧做分類品,環保種子植心間——經開區興中學校開展垃圾分類小制作活動
九江新聞網訊(黃思婕/文 周文靜/攝)為讓環保理念深入童心,幫助學生掌握垃圾分類知識,近日,經開區興中學校組織二年級全體師生開展了以“小手做分類,環保我先行”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小制作活動,一系列充滿創意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讓垃圾分類意識在校園落地生根。

趣味學習,筑牢分類知識基礎
課堂上,老師們摒棄枯燥的理論講解,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垃圾分類動畫視頻、展示色彩鮮明的垃圾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類別的特點。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小口訣,更是讓學生快速記住了各類垃圾的投放標準,為后續制作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家校攜手,廢舊材料變廢為寶
在家長的協助下,大家化身“環保小衛士”,從家中收集快遞盒、塑料瓶、易拉罐、舊布料等廢舊材料,共同探討制作方向。有的家庭決定制作四色分類垃圾桶,有的計劃創作主題小擺件,還有的構思用廢舊材料拼貼垃圾分類宣傳畫。和孩子一起找材料、想創意,不僅增進了親子互動,還讓孩子明白了“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這種實踐教育比說教更有效。




創意實踐,分類理念融入作品
課后時間里,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自主或與家長合作完成制作。有的用彩筆在快遞盒上畫出清晰的垃圾分類標識,將盒子改造成分層分類垃圾桶;有的把塑料瓶剪成兩半,貼上標簽,做成迷你分類桶;還有的用舊布料縫制垃圾造型小掛件,在掛件上標注垃圾類別。每一件作品都充滿童真與巧思,不僅造型新穎,更清晰地傳遞了垃圾分類理念,真正實現了“在制作中學習,在實踐中理解”。


此次垃圾分類小制作活動,不僅讓學生們輕松掌握了垃圾分類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環保的種子。相信這些“環保小衛士”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帶動家庭,影響身邊人,共同為守護綠色家園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