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廬山水繪底色,紅色文旅聚動能!2025年長江經濟帶主流媒體九江調研行收官
匡廬奇秀,秋意正濃。歷經兩日對九江的深入調研后,10月12日,2025年長江經濟帶主流媒體九江“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調研行迎來收官之日。調研組一行循著秋光登臨廬山,先后走進廬山植物園、廬山博物館、廬山抗戰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在綠意盎然中觸摸生態脈動,在文物史料中探尋文化根脈,在紅色記憶中感悟精神力量,為此次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踏入廬山植物園,仿佛闖入一座“植物基因寶庫”。參天古木與珍稀花草錯落有致,云霧繚繞間更添幾分靈秀。作為中國第一座亞高山植物園,這里收藏著國內外植物標本10萬余號,培育著數千種珍稀植物。調研組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前行,不時駐足觀察珙桐、水杉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聽工作人員講解生態保護與物種繁育的故事。


從自然秘境轉入紅色人文地標,廬山博物館更添一份特殊的歷史厚重感。這座國家一級博物館現址坐落于廬山牯嶺東谷蘆林湖畔,其前身是毛澤東同志舊居。調研組漫步館內,重點參觀了毛澤東同志舊居展區,通過保存完好的生活場景、文獻資料,直觀感受歷史歲月的印記。


懷著崇敬之心,調研組先后走進廬山抗戰紀念館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廬山會議舊址。在廬山抗戰紀念館內,調研組深刻感悟軍民團結的抗敵精神;移步廬山會議舊址,厚重的歷史氛圍撲面而來,這里見證了重要歷史時刻,珍貴的文獻資料與歷史場景還原,讓調研組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些珍貴的史料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九江將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這種精神力量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安徽日報編委、審讀考評辦公室主任蔣莉動情地說。


談及整個調研行對九江的印象,蔣莉感慨萬千:“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的文脈延續,到九江港的通江達海;從德福科技的‘全球第一’,到廬山的生態人文雙優,九江用實踐詮釋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這是一座既有‘顏值’又有‘內涵’,既有‘速度’又有‘溫度’的城市。未來,我會持續關注九江,記錄這座城市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新作為、新精彩。”

至此,2025年長江經濟帶主流媒體九江“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調研行活動圓滿結束。連日來,媒體記者們用腳步丈量九江大地,用鏡頭捕捉發展瞬間,用筆墨記錄時代變遷。大家紛紛表示,將把九江的發展故事、創新經驗、人文魅力傳播到長江經濟帶沿線乃至全國,為推動區域協同發展貢獻媒體智慧與力量。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余超/文 洪顯智/攝)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