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相邀 共聆新韻——2025年長江經濟帶主流媒體調研行活動圓滿結束
夜幕下的潯陽江頭,琵琶亭流光溢彩,千年詩句隨江風流淌;廬山之巔的云霧間,群峰隱現如潑墨山水;九江石化的廠區內,塔罐與綠樹相映,智能化氣息撲面而來;八里湖體育館中,三萬名觀眾齊聲高歌,聲浪撼動星空——十月的九江,以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向遠道而來的媒體人展開了它的多維畫卷。
10月10日至12日,來自上海、江蘇、浙江等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的50余位媒體代表齊聚九江,開展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為主題的調研行活動,本次活動由江西省報業協會、中共九江市委宣傳部主辦,九江市融媒體中心等承辦。調研團深入探訪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港口碼頭、工業企業,全方位觸摸高質量發展的九江脈動。
文脈新章:山水人文的交響
指尖撫過琵琶亭的漢白玉浮雕,重慶市報業傳媒協會工作人員龔萬鑫感慨:“燈光秀讓白居易的《琵琶行》‘活’了過來,重慶與九江一水相連,此刻仿佛聽見了穿越千年的江濤聲。”調研團首站走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移步潯陽樓,憑欄遠眺,江船如織。這座因《水滸傳》聞名的古樓,如今成為解讀九江“江湖鎖鑰”戰略地位的活教材。
漫步九江城,調研團仿佛親手串起一顆顆明珠:九八抗洪展陳館內,老照片與實物重現了1998年的驚心動魄;廬山植物園里,珙桐與水杉訴說著生態保護的堅守;而在贛超聯賽現場,當《為了誰》的旋律響起,三萬名觀眾自發揮動手機閃光燈,星海與歌聲交織——盡管九江隊憾失比賽,但球迷高喊“贛州好樣的!”調研團的記者們看到了抗洪精神在這座城市的傳承。
文旅融合的九江實踐,正以“詩意”激活“經濟”。九江通過打造九動夢工廠、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消費業態,引進開心麻花、喜來登酒店等一批頭部品牌,首發經濟、暑期經濟、清涼經濟、演藝經濟、賽事經濟持續升溫加熱,全力推動廬山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致力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上的璀璨明珠。
產業躍升:綠色智能的變革
在九江德福科技的無人車間里,銅箔在精密輥軸上勻速傳送。這家全球電解銅箔產能第一的企業,用科技驚艷了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信息傳播中心副主任黃銳:“沒想到內陸城市能孕育出這樣的‘隱形冠軍’。”該企業電解銅箔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與電子信息領域,成為九江制造業邁向高端的縮影。
在九江石化,調研團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廠區內塔罐等裝置高聳林立,斑鳩園水生態景區雅致優美,池塘邊矗立的電子屏幕上,顯示的水質實時監測數據遠優于國家標準。
近年來,九江石化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奮力加快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智能煉化企業。講解員介紹,他們正投資105.69億元建設年產150萬噸芳烴項目,全力構建“煉油+芳烴+PTA+PET+終端產品”全產業鏈。
九江的產業轉型,始終堅持“智改數轉”與綠色雙軌并行。完成轉型診斷企業2009家,獲批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獲評國家級5G工廠15個,紡織服裝、有機硅、石化化工入選省級“產業大腦”,全市企業數轉投資額達49.6億元,帶動技改投資增長38.6%。綠色低碳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鮮明底色。通過深化落實制造業“9610”工程,九江正構建體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向江圖強:黃金水道的變奏
九江港城西港區集裝箱碼頭,橋吊如林,五彩集裝箱在智能化系統的調度下精準落位,貨輪鳴笛駛向遠方。
“本以為只有沿海碼頭才能形成大規模物流,沒想到九江港作為沿江內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竟能突破百萬標箱。”浙江省報業協會副秘書長俞佳友表示。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港區的生態措施,在這里江豚監測點、污水回收裝置、岸電系統一應俱全。
九江市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放大水運優勢。今年6月,上港集團和江西省港集團聯合推出“贛滬通”產品,并在九江成立空箱中心,使企業物流成本降低20%、運輸實效提升40%。2024年,九江港貨物吞吐量2.23億噸,排名全球港口31位,較2022年前進9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今年1~8月,九江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57億噸,同比增長10.37%;集裝箱吞吐量65.76萬標箱,同比增長13.01%。
作為江西省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九江市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放大水運優勢,奮力打造“江海直達、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區域航運中心。這條“黃金水道”,正助力九江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從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到九江石化,調研團一路走來,既感受到千年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又看到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這種古今交匯的獨特體驗,是九江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生動寫照——既扎根歷史文脈,又擁抱時代變革,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周慧超)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