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行資公司解鎖閑置資產盤活“新路徑”
喚醒沉睡資產 賦能城市發展
九江行資公司解鎖閑置資產盤活“新路徑”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江慧)九江市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行資公司”)在市政府及市國資委的支持引導下,創新突破老城區資產老化、配套不足及實體經濟下行等難題,今年1月以來,成功盤活智聯大廈等51處閑置國有資產,面積達1.56萬平方米,年租金收入273萬元。這一實踐不僅讓“沉睡”的國有資產煥發生機,實現收益大幅提升,更通過業態重構孵化創業實體、填補民生服務空白,打造出政企協同盤活閑置資產的“九江樣板”。
作為以資產租賃管理為主業的國有企業,行資公司十余年來堅持“每周一課”學習制度,把資產管理擺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做好國有資產的守護神。尤其是今年,行資公司實行全員行動、全員招商,認真做好服務,每周召開資產管理工作推進會,全面學習國家宏觀國有資產管理政策、觀看安全生產警示片,平時工作中做到時刻繃緊一根弦。行資公司取得盤活資產和資產日常管理較好的成績,既得益于政企精準施策、突破傳統模式,也離不開九江市國有資產經營監管平臺的支撐。該平臺以“一中心三平臺”(運維中心、服務平臺、監管平臺、經營平臺)為架構,具備“服務、監管、經營”三大功能,通過網頁、微信公眾號、手機APP三種方式訪問,設有資產查詢、招租公告等六個模塊,能實現“只跑一次辦完全部租賃事務”,為資產規范運營、高效盤活提供了公平便捷的保障。
據介紹,智聯大廈的前身為潯陽區政府辦公樓,建筑面積約9300平方米,移交行資公司后曾掛網招商一年卻遭遇流拍。關鍵時刻,市政府及市國資委及時給予方向指導,并優化審批流程為資產盤活“鋪路搭橋”。行資公司借此契機突破傳統招商思路,一方面對大廈硬件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提升資產吸引力;另一方面創新推出“短租+工位出租”靈活服務模式,精準匹配初創企業、小微企業需求。一系列舉措下,智聯大廈成功“逆襲”,年租金收入達180萬元,同時還孵化30家創業實體、帶動300余人就業,成功申報為市級“眾創空間”,成為我市國資系統內唯一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企業,并獲10萬元政府補貼,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如今,智聯大廈已成為九江市盤活閑置國有資產的典型案例。該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印證了行資公司的專業運營能力,更凸顯了政府與市國資委支持引導及國有資產經營監管平臺支撐的關鍵作用——既是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堅強后盾”,也是國有資產服務城市發展、惠及民生的“重要保障”。下一步,行資公司將繼續探索閑置國有資產盤活新路徑,讓更多“沉睡資產”釋放新活力,將政府補貼最大化回饋到廣大創新創業人員手上,讓更多創業人員享受當前國家扶持政策,同時通過盤活資產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