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国产V综合V亚洲欧美久久-国产精品无码AV无码-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煥新老社區,筑就幸福家——九江柴桑區九一六社區“逆齡生長”記

時間:2025-10-15 10:43:49 來源: 九江市融媒體中心(九江日報社 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新聞網

老舊社區遇困境,多方聚力啟新篇

九一六社區位于九江市柴桑區沙河街道,總面積12.13公頃,涵蓋兩個居民區:建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九一六小區與2023年新落成的柴桑金鵬城小區。作為典型的老舊與商業住宅混合型社區,這里居住著1623戶共4869名居民,主要為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的職工及家屬。盡管周邊配套成熟、交通便利,但社區仍不可避免地面臨“高齡”小區的普遍難題:樓體飾面剝落、屋頂滲漏、基礎設施陳舊、停車資源緊張、公共配套缺失、綜合服務站功能不足,以及托幼、養老、便民超市與智慧化管理平臺的缺位。

轉機始于今年5月。《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的印發,明確了“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的建設目標。柴桑區積極響應省、市關于“好社區”建設的部署,迅速成立工作專班,組建由住建、民政、發改、自然資源等多部門構成的項目指揮部。通過多方籌措,成功整合第三地質大隊資金990萬元、政府專項資金1960萬元及平臺公司投資250萬元,總計約3200萬元,全力推進完整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及無障礙社區建設,旨在打造生活舒適便利、居住韌性安全、治理體系成熟、服務智慧高效的“好社區”試點。

精準體檢明方向,清單管理繪藍圖

“好社區”如何建?柴桑區住建局項目建設股股長王敏介紹,其核心是遵循省住建廳“5維度+12板塊+39項指標”體系,開展專項體檢。工作專班首先深入社區實地勘察,系統分析數據,全面摸清閑置資產與空地資源,形成詳實的“社區資源臺賬”與“問題臺賬”。在此基礎上,充分征求居民意見,根據群眾需求與體檢發現的問題,精準制定“需求清單”;進而以需求匹配資源,形成“資源清單”;最終圍繞兩份清單,科學編制社區更新方案,生成可操作的“項目清單”,為后續建設提供了清晰指引。

文化鑄魂顯特色,安全筑基護民生

(一)人文浸潤,激活閑置空間

九一六社區擁有深厚的地質文化底蘊和歷史遺留建筑資源。項目巧妙融入淵明文化、沙河文化、賢母文化及地質文化,著力建設人文社區。通過推進城市書房、老年活動中心等新型文化空間建設,并打造社區文化展廳,常態化組織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居民精神生活。其中,地質展示館以“穿越時空的地質之旅”為核心,運用現代科技與藝術手法,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讓居民在感受地球億萬年演化奇跡的同時,保留社區歷史印記。

第三地質大隊陳列館效果圖

(二)安全為先,提升應急能力

將安全置于首位,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整治:監測居民供水質量,推動雨污水管網專業化養護;更新改造人防工程防護設施、消火栓及標識標牌;完善社區微型消防站與避災安置場所;持續開展消防“生命通道”及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同時,大幅提升社區應急能力,強化風險防范預案管理,加強災害預警接收設施建設,建設社區災害風險動態監測平臺,并通過常態化的應急演練與宣傳教育,增強居民安全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

服務升級便民生,智慧賦能增效能

(一)便民為民,完善服務配套

緊緊圍繞居民需求,推動便民服務全面升級:實現社區便利店、早餐點、維修點全覆蓋;推動共享書房、百姓健身房、便民市場建設;打通無障礙通道,營造無障礙場景;完善人行道與自行車專用道;高質量建設戶內外健身場地。攻堅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托育中心、養老驛站、醫療站等公共服務;推廣“社區食堂+助餐點”模式;發展社區醫院;提質增效社區商業設施。同時,優化公共空間,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改造建筑灰空間,營造促進居民交往的“第三空間”。

(二)科技賦能,建設智慧社區

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以創新驅動、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廣“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及物聯設備應用,構建社區智慧安防系統,實現安全隱患實時監測。探索建筑節能專項體檢,對9棟老舊建筑實施外墻節能改造、外立面翻新及屋頂防水保溫改造;推廣雨水收集、光伏屋頂等低碳技術;整治雨污管網錯接混接問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黨建引領強治理,共商共管聚民心

九一六社區居委會接受九江市柴桑區沙河街道和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地質大隊雙重領導,日常工作由第三地質大隊基地服務中心代管,形成了獨特的“單位+地方”協同治理模式。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通過創新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力量、強化服務功能,探索出一條單位型社區治理的新路徑,構建了“黨組織+單位+社區”三位一體的治理格局,形成了“黨建引領、單位支持、社區落實”的工作機制。特別是在“好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將“好社區”建設納入基層治理核心內容,健全協商機制,建立居民議事平臺,推動社區事務“商量著辦”,搭建多主體協調溝通的公共參與平臺。組建了以黨員干部為核心的工作專班,創新實施風險評估前置、矛盾調解前移、方案設計前瞻、宣傳動員先行“四前工作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黨員干部帶頭走訪居民、宣講政策、調解糾紛,把問題想在前面,把矛調工作做到前面。累計發放1000余份調查問卷,共收集建議60余條,化解矛盾27起,化解率達95%。開展老舊小區物業“清零行動”,擴大物業服務覆蓋面。作為江西省地質局生活基地物業化改革試點,社區正積極探索物業社會化改革,引進專業物業企業進行管理,提升治理效能。

舊貌煥新顏,幸福再升級

自今年4月開工以來,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設施新增: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停放點2處;擴建養老服務設施約200平方米;增設地質展覽館1處;改造社區綜合服務站580平方米;新建下沉式綠地8000平方米;建設口袋公園、兒童游樂場所2處。

基礎改造:改造雨污管網約9600米;道路“白改黑”約2萬平方米;建設海綿城市區域14500平方米;實施架空線下地45000米。

空間優化:科學規劃機動車位402個;劃定非機動車停放區20處;配置電動車停放及充電設施7處;設置公共晾衣竿10個;新增健身器材2組;增設及改造照明燈160盞。

這些改造切實解決了居民所思所盼,從道路、管線到停車場,居住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居民陳大姐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們院里改造得好、活動場地大,附近的居民可羨慕我們了,他們都喜歡到我們社區來玩。”

九一六社區的“好社區”建設,成功補齊了公共服務短板,優化了設施布局,完善了便民商業與公共活動空間,構建了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和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通過積極引導居民、規劃師、設計師等多方參與,真正實現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跨越,凝聚了民心,贏得了認可,讓老舊社區成功“逆齡生長”,使居民幸福得以“原地升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