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促教展風采 無生課堂競芬芳——廬山市第二小學舉辦第三屆“悅享杯”無生課堂比賽
九江新聞網訊(胡芳)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創新能力,10月17日,廬山市第二小學舉辦了第三屆“悅享杯”無生課堂比賽。來自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六名教師同臺競技,以生動的教學設計、扎實的教學功底,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無生”課堂盛宴。

英語學科率先拉開序幕。李丹、藍芯兩位老師執教的分別是三年級《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和五年級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雖然臺下沒有學生,但老師們用專業的素養營造出了真實的課堂氛圍。課前,老師們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運用自然拼讀、任務型教學、多媒體輔助等多種教學方法,在聽、說、讀、演中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馬李靈老師執教的是《認識周長》,她的課堂設計緊扣低年級認知特點。課上,馬老師以三角板、課本等實物為依托,先引導模擬觀察 “一周”,再通過描邊、用尺子測量等環節,幫學生建立周長概念。過程中,教師預設互動提問,逐步拆解 “封閉圖形”“邊長總和” 等關鍵點,讓抽象知識具象化。整堂課環節清晰,注重直觀感知,有效達成 “理解周長、會簡單測量” 的教學目標。

劉莉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面積》以 “轉化思想” 為核心展開。先引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再通過模擬 “兩個完全相同三角形拼補成平行四邊形” 的操作,將三角形面積問題轉化為已學知識。通過設問 “拼出的平行四邊形與原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推導得出面積公式,既讓公式推導有邏輯支撐,更讓學生理解 “將未知轉化為已知” 的解題思路,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整堂課邏輯清晰,互動設計貼近真實課堂,既突破公式推導難點,又落實應用能力培養,充分展現了高效的教學思路。

語文組易云教師執教的是一年級上冊《天地人》這一課,她以漢字歷史館創設情境貫穿本堂課,通過出示漢字的演變過程的視頻,讓學生們用各種方式讀,聯系生活中出現的漢字等方式,加深了對本課生字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字義,從而達到識記漢字的教學目標。

王金蘭老師在執教四年級下冊《母雞》這篇課文時,從情感感悟到對比寫法,突出了母親慈愛、負責、勇敢、辛苦的特點,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用各種方式朗讀,以讀促悟,并且拓展了老舍先生的散文《我的母親》,王老師用情示范朗讀,讓學生們感悟母愛,情感得到升華。

賽后,各位評委老師對參賽老師進行點評,對課堂上的亮點給予肯定,并就不足之處提出了寶貴意見。

此次比賽不僅為教師搭建了交流學習、展示自我的平臺,更以“以賽促研、以賽促教”為抓手,推動教師實現專業成長,讓無生課堂真正成為展現教學硬實力的載體。今后,學校將繼續努力,為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