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賦能促“雙減” 武寧縣第二中學“學科門診”精準育人顯實效
九江新聞網訊(嚴軍)面對高中取消周末補課、“教輔資料八嚴禁”等政策要求,武寧縣第二中學黨總支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創新設立“學科門診”,組織黨員教師開展義務輔導,通過精準教學與黨建育人相結合,為高中階段落實“雙減”政策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

這一創新實踐由學校黨總支統籌推進,各學科黨員教師積極響應,輪流義務“坐診”。“學科門診”每周固定時間開放,學生可帶著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前來咨詢。通過一對一或小組輔導形式,黨員教師為學生提供精準指導,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學習困惑。
在服務過程中,“學科門診”嚴格遵循“八嚴禁”要求,不統一征訂教輔資料,而是依托黨員教師自主研發的“診斷單”“導學案”等校本資源,實現了“精準作業輔導”,有效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這一做法既體現了政策要求,又展現了黨員教師的專業擔當。



“學科門診”著力實現三大育人目標:精準診斷學習問題、提升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創新推動教學方式從“批量教學”向“精準賦能”轉變,從“補差補漏”向“診斷療愈”升級,精準發掘并支持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需求,真正實現了從“補差”到“育優”的轉變。
黨員教師將在“門診”中發現的教學共性問題及時轉化為教研議題,通過集體備課、專題研討,形成了“教學—診斷—教研—改進”的良性循環。這一機制有效促進了黨建工作與教學業務的深度融合,使“學科門診”成為黨建引領教學的重要載體。




一位參與坐診的黨員教師表示:“通過‘學科門診’,我們能更直接地了解學情,使課堂教學更加有的放矢。”這種面對面交流不僅增進了師生互動,更提升了教學實效。
運行以來,“學科門診”廣受好評。學生反饋:“老師不僅解題,還幫我梳理知識框架,學習方法明顯改進。”家長則認為此舉充分體現了黨員教師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擔當。
目前,學校黨總支正計劃將“學科門診”納入校本課程體系,建立完善的學情分析和效果評估機制,讓這一黨建賦能下的創新實踐持續發揮育人效能。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