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承載城市工業與民生記憶的20世紀70年代末工業遺存:九江金雞坡水塔
九江新聞網訊(魏瑋)近日,潯陽區全國第四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隊聯合專家,深入金雞坡街道原省建宿舍區的一處山坡上,對當地一座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的金雞坡水塔開展專項調查,為其申報不可移動文物收集基礎數據,挖掘其承載的城市工業與民生記憶。

水塔曾是近代城市自來水推廣的標志性設施,通過儲水調節用水高峰、借助高度實現遠距離供水。據了解,在九江工業化進程中廣泛分布,國棉一廠、丁家廠路北端等地均曾建有此類設施,隨著供水能力與水壓技術提升,水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市區及潯陽區現存水塔已極為稀少,金雞坡水塔正是其中少有的“最高最大”遺存。

此次調查對象——金雞坡水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30余米,結合地勢30米海拔,總高度約60余米,水柜直徑與儲水量待進一步勘測確認。其憑借獨特高度,水流曾輻射周邊油電指揮部、省建第二建筑公司、石油化工廠、皮革廠等單位及金雞坡部分居民,為區域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關鍵保障,是九江沿江工業區發展的重要實物見證。目前,該水塔雖已停用廢棄,但塔頂被改造架設通信發射裝置,實現了功能的二次利用。

普查隊與專家組通過實地勘測,詳細記錄水塔主體結構完整性、混凝土風化程度、金屬部件銹蝕情況等現狀,同時查閱歷史檔案、走訪老職工與居民,還原其建設背景與使用歷程。“20世紀70年代的供水設施多依托地形實現重力自流供水,這座塔見證了金雞坡從傳統取水方式向集中供水的轉變。”參與勘察的專家介紹,該供水塔雖已退出主力供水序列,但仍是研究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實物樣本。
金雞坡水塔不僅是自來水使用史的“活化石”,更承載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具有重要的社會歷史價值,目前已被納入潯陽區擬申報不可移動文物的重點名錄,相關申報材料正結合此次調查數據完善中。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