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民有所呼 我有所應】《九江市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實施六載,歷史文脈綻放新姿
金秋時節,瑞昌市銅嶺銅礦遺址博物館內游人如織。游客戴上AR眼鏡,沉浸式體驗古人采礦場景。“我們通過現代科技與遺址公園建設,讓沉睡的古礦場煥發新生機。”瑞昌市銅嶺銅礦遺址保護中心負責人說。這一場景,正是九江推進歷史建筑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讓千年文脈閃耀新時代的縮影。
歷史文脈綻放新姿,離不開地方性法規的保障。2019年10月1日,《九江市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為這座底蘊深厚之城的歷史建筑保護劃定法治起跑線。六年過去,《條例》實施成效,藏于重煥生機的歷史街區,寫在變身新空間的老廠房,映在游客駐足的身影中。
法治筑基:保護體系日臻完善
《條例》的頒布,標志著全市歷史建筑保護工作進入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六年來,我市嚴格貫徹實施《條例》,構建起日益完善的保護體系。
普查建檔方面,秉持“應保盡保”原則,持續推進歷史建筑普查認定,歷史建筑保護名錄不斷擴容。目前,全市已公布歷史建筑846處,均已完成測繪建檔和掛牌。其中,中心城區歷史建筑從2018年的63處增至126處,還創新建立數字化檔案、編制保護圖則,為每處建筑“量身定制”保護范圍和管控要求,實現從“保起來”到“保精準”的跨越。
制度協同上,2020年起相繼出臺《九江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九江市歷史建筑修繕管理辦法》《九江市歷史建筑保護監管機制》《九江市潛在歷史建筑預保護辦法(試行)》等文件,成立歷史建筑保護專家委員會,建立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構建起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的監管體系。
規劃引領層面,將歷史建筑保護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在政府投資城建項目中優先安排保護利用項目,并且把歷史建筑保護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保護工作提供長效支撐。
活化利用:古今交融煥發新生
保護不是封存,而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利用。六年來,九江探索“保護與發展并重、活化與利用融合”路徑,讓歷史建筑從“沉默化石”變為可感可觸的“活態空間”。
文旅融合,串珠成鏈。緊扣“千年文化、串珠成鏈、創意重現”的思路,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段)建設。對濱江路沿線歷史建筑進行系統性修繕保護與創意展示,使其成為串聯長江自然與人文風光的紐帶,入選全國首批28個城市更新優秀案例。聳立在湖口長江邊的石鐘樓作為歷史文化新地標,這座融合歷史、建筑與聲學奧秘的景觀建筑于10月1日試運營,迅速成為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
微改造精提升,喚醒老街。2023年,以“修舊如舊”理念對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實施“微改造”,通過“一棟一策”提升街區功能,改造后歷史韻味與城市活力兼具,日均人流量同比增長70%。前不久舉辦的“宴遇九江+非遺長桌宴”上,廬山云霧茶、湖口蒸米糕等特色美食搭配非遺展演,吸引數百名市民游客共享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成果。
以用促保,老廠房蝶變。對承載工業記憶的老廠區,探索“原址保護、精準修繕、活化利用”模式。以九江動力機廠老廠區更新為例,在保留紅磚廠房風貌和車間格局的基礎上,將機修車間改造為工業博物館,并引入多元業態,打造文旅新場景,目前廠區經營面積達2.7萬平方米,業態填充率超九成。
成效顯著:文脈傳承碩果累累
今年5月至6月,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過程中堅持“三個結合”:執法檢查與普法宣傳相結合,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相關法律法規,在檢查中宣講《條例》以提升公眾意識;重點檢查和委托檢查相結合,實地檢查廬山市、濂溪區、都昌縣26處歷史建筑保護情況,其他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同步開展檢查;座談問詢和明察暗訪相結合,召開匯報會聽取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工作匯報并現場問詢,隨機抽查重點地區歷史建筑,廣泛收集意見建議,確保檢查全面深入。
“檢查組認為,《條例》符合我市實際,為延續歷史文脈、彰顯城市特色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相關配套文件總體落實到位,一大批歷史建筑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檢查組在報告中提到。
六年實踐證明,《條例》的實施成效顯著,我市已探索形成更新與修舊協同、保護與利用融合的“九江經驗”。如今,這一經驗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保護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普法宣傳、主題培訓、專題片拍攝、攝影大賽等活動,全社會對歷史建筑保護的認知、認同與行動自覺顯著提升;保護機制高效運行,政府部門將歷史建筑保護納入重要工作議程,多部門協作機制順暢,保護隊伍力量加強,確保政策落地見效;保護利用成果豐碩,2022年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24年入選“國家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試點城市”,潯陽樓、鎖江樓入選全省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優秀案例,央視系列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篇播出后引發廣泛關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推薦20余個城市到九江考察交流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保護工作。
長江奔涌,文脈永續。從陶淵明紀念館的修繕提升到白鹿洞書院的薪火傳承,從姑塘海關舊址的文脈梳理到更多歷史遺存的活化新生,九江正以《九江市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為綱,守護城市記憶,書寫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的新篇章。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黃夢如)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