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吳山鎮(zhèn):黨建引領“半月談” 打贏民生“攻堅戰(zhàn)”
一條泥巴路,困擾村民多年;一盞小路燈,照亮回家之路;一間舊危房,牽掛干群之心。在德安縣吳山鎮(zhèn),這些群眾心頭的大事小情正在被一場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民生家訪“半月談”基層治理實踐悄然改變。
今年以來,該鎮(zhèn)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網(wǎng)格化管理與民生家訪“半月談”深度融合,聚焦入戶路硬化、路燈安裝、危房整治三大攻堅戰(zhàn),推動治理觸角向下延伸、服務力量向一線聚集。小小“半月談”,不僅談出了民情民意,更談出了民生實績,成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有力引擎。
一聽民聲,織密網(wǎng)格聽真言
吳山鎮(zhèn)創(chuàng)新推行民生家訪“半月談”,將其作為網(wǎng)格化管理的特色延伸,由蹲點領導、鎮(zhèn)村干部帶頭,每月兩次深入農戶家中、走進田間地頭,圍繞“一訪社情民意、二解群眾所需、三談政策宣講、四促舉措落地”的目標,開展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黨員干部用方言講解政策,用真心傾聽訴求,從一盞路燈、一條水溝,到一段泥路、一片危房,事無巨細,一一記錄,形成“民情臺賬”,確保民意收集“不走過場、不留死角”。今年以來,吳山鎮(zhèn)通過該機制收集群眾有效意見建議38條,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50條,解決問題30件。
二解民意,黨群連心共謀劃
張?zhí)链灏私M村民徐義生在家訪中反映:“家門口近200米的泥巴路,下雨天出行太難了,送小孩上學非常不方便。”得知此事,蹲點領導與村“兩委”高度重視,多次會商,整合資金1.8萬元對該入戶路進行了硬化,由于資金有限,周邊群眾主動出工出力參與入戶路修建工作,目前該入戶路已完工,受到周邊群眾一致好評。
“干部下村入戶多了,到田間地頭多了,跟群眾打交道多了。”張?zhí)链妩h支部書記張友文感慨道,“百姓愿意與我們親近了,農村工作也更好做了。”“半月談”不僅是一場走訪,更是一座連心橋,讓黨組織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情融得更深。
三排民憂,閉環(huán)機制破難題
對“半月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鎮(zhèn)黨委建立“訴求—任務—成效”閉環(huán)管理機制,推動問題從收集到解決全程跟蹤、一抓到底。在入戶路硬化攻堅中,網(wǎng)格員通過“半月談”精準摸排,建立需求臺賬,按照“先急后緩、群眾自愿”原則,積極整合資金、發(fā)動群眾參與。目前已硬化入戶路2000余米,惠及400余名村民。同步推進樟樹至楊柳2.8公里道路改造、何鋪村桂家0.45公里維修,鄉(xiāng)村路網(wǎng)日益完善。在路燈安裝攻堅中,“夜間出行難”問題通過“半月談”被迅速響應。網(wǎng)格員開展拉網(wǎng)式摸排,鎖定1200余盞路燈安裝目標。目前已完成752盞太陽能路燈安裝,覆蓋10個行政村主干道,剩余400余盞將于年底前全部點亮。在危房整治攻堅中,依托網(wǎng)格化動態(tài)監(jiān)測體系,對全鎮(zhèn)危舊房屋進行全面排查。目前已拆除危房8棟,對螢石礦、錫礦等連片老舊房區(qū)采取物理隔離措施,有效消除安全隱患,提升鄉(xiāng)村整體面貌。
下一步,吳山鎮(zhèn)將以黨建引領為魂、以網(wǎng)格治理為骨、以民生實事為血肉,用三大攻堅戰(zhàn)作為推動基層治理與鄉(xiāng)村振興同頻共振的突破口,不斷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治理溫度,為建設富裕、美麗、文明、和諧、幸福的鄉(xiāng)村家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