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新華社10月28日受權全文播發《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所作的《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
《建議》約2萬字,由15個部分構成,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包括第一、第二2個部分,為總論,主要闡述“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等內容。第二板塊包括第三至第十四12個部分,為分論,主要瞄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的重點問題,分領域部署“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明確從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國內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綠色發展、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第三板塊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結束語,主要部署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港澳臺工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任務。
《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說明約4800字,分三部分:《建議》稿起草過程;起草《建議》稿的主要考慮和《建議》稿的基本內容;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問題。
說明指出,制定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十四五”規劃將于今年完成,需要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研究制定好“十五五”規劃,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說明指出,《建議》稿起草的總體考慮是,按照黨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國內外形勢,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說明對起草過程進行了介紹。2025年1月,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成立文件起草組。2025年1月22日,黨中央發出《關于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研究“十五五”規劃建議征求意見的通知》,在黨內外一定范圍征求意見。2025年2月11日,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建議》稿起草工作正式啟動。《建議》稿起草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3次會議、中央政治局召開2次會議進行審議、修改,形成了提交這次全會審議的《建議》稿。
說明指出,在《建議》稿起草過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立足于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基本定位,以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為著眼點進行系統謀劃,以有力有序有效應對世界百年變局的新形勢和發展中突出問題為著力點補短板、強弱項。二是堅持系統思維,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部署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三是堅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運用改革辦法破解發展難題,為發展增動力、激活力。四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既把發展放在自己力量基點上,又統籌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
責任編輯:



